其實,這和我國的自然地理情況有很大關系。我國的茶園多分布于丘陵山區,地域地形復雜,導致機械化難度大;此外,茶葉生產相關農機具研發生產和普及,距離大田作物機械很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國整體茶園生產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還不足10%,而茶園管理和茶葉采摘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卻超過了60%,生產效益過低。因此,實現茶葉生產機械化、規模化才能從茶葉大國走向茶葉強國。
宜機化改造:改變難作業環境
丘陵山區是我國糧食和特色
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對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明確提出,推進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重點支持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各有關省份積極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重慶、山西、湖北、湖南、廣西、甘肅等省份共計投入資金76億元,完成農田宜機化改造面積近350萬畝,目前丘陵山區累計改造面積達790萬畝。
茶葉生產相關機具被納入農機補貼范圍
目前,此前,茶葉生產相關的
茶樹修剪機、采茶機、茶葉理條機、茶葉炒(烘)干機、茶葉揉捻機、茶葉殺青機、茶葉篩選機等7個品目已被納入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2020年,農業農村部繼續完善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將
茶葉色選機、茶葉輸送機、茶葉壓扁機、果樹修剪機、果園軌道運輸機等助力丘陵山區等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所需機具納入全國補貼范圍,由各省從中選取品目進行補貼。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70億元,各省可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補貼資金規模,按規定加大對茶葉加工機械等特色高效農業相關農機具的支持力度。
大力支持高標準茶園建設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2017年,農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印發實施了《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其中將長江流域茶產業納入特優區的品種(類)與重點區域范疇,著重加強茶樹品種改良、提高茶園機械化水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等。目前,已認定3批共229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其中茶葉20個,重點支持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等。
結語:茶園全程機械化生產、茶葉智能化加工是茶產業發展必然趨勢。專家認為,應以裝備推廣加快茶產業機械化運用。一方面,在生產階段,根據三類茶園(有機茶園、無公害茶園和普通茶園)對應的機械化作業模式,實現茶園機械化耕作、施肥、修剪、植保、采摘的高效機械化作業新模式,加快機器換人的步伐;另一方面,針對茶葉內含物成分特點研發6大茶類自動化生產線,開發新產品,發展茶葉機械化加工新模式,優選制茶工藝,建立新產品工藝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
我國茶葉產量巨大而且是產茶大國中能夠量產各種類茶的國家,貿易發展空間潛力巨大。只有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提高了、茶品牌建設能力提升了,我國茶葉在貿易中優勢便提高了,茶葉大國走向茶葉強國便也不遠了。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