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科技創新】 9月10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以下簡稱“總站”)與重慶市農業委員會、重慶市渝北區政府在重慶市聯合舉辦全國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暨綠色農機化新技術現場演示交流活動。參加活動的有來自各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農機試驗鑒定和技術推廣機構,以及相關科研院所的專家領導和技術骨干近300人。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院士、農業農村部農機鑒定總站、農機推廣總站(以下簡稱“總站”)站長劉恒新、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秦大春、重慶市渝北區委書記唐川、副書記鄧孝明出席活動?;顒佑煽傉靖闭鹃L王桂顯主持。
活動進行了涉及耕、種、管、收、運和廢棄物處理等環節的40多臺套綠色高效機具作業的現場演示和展示,以及農田宜機化改造現場示范。在宜機化改造后的田間,這些高效綠色的農機化新機具“大顯身手”,植保無人機精準噴藥、遙控
除草機智能除草、全履帶
拖拉機播種施肥“一條龍”、山地果園軌道搬運機讓收獲更輕松......;在土地宜機化整治現場,
挖掘機、推土機和碎石整地機演示農田宜機化整治過程。
這次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42號文件”精神,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綠色發展,強化農業基礎條件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推進綠色高效農機化機具和技術推廣應用,加強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示范,以助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顒邮痉缎詮?、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顒悠陂g,還開展了綠色農機化技術培訓、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及研討交流。
在綠色農機化新技術培訓班上,中國農大何雄奎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龔時宏研究員、山東農機院齊自成研究員分別針對高效植保技術與機具、節水灌溉與農機融合發展以及農牧廢棄物肥料化利用裝備技術進行了詳盡的講解。隨著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已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新共識。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僅是提升機械化程度和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也直接關系到農業清潔生產和“一控兩減三基本”任務的落實到位。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綠色農機裝備技術有效供給和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各地堅持農業綠色發展導向,廣泛調研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技術和裝備需求,大力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積極拓展綠色高效機具鑒定能力范圍,創新技術推廣方式方法,綠色農機化試驗鑒定、示范推廣取得突破。
丘陵山區是我國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推進綠色高效農機化技術應用,對加強和改善丘陵山區農田作業基本條件建設,促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專家研討認為,農田宜機化改造是提高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有效措施,以重慶、山西為代表的丘陵山區省份幾年來做出了大量探索和創新,經驗做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重慶市農委副主任秦大春表示,重慶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近幾年積極在全國率先探索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農機裝備及農機化生產新技術,逐步形成了具有重慶特點的農機化發展路子,全市農機化發展現處于以人畜力為主向以機械力為主轉變的拐點期。宜機化改造面積已達到65萬畝,有效改善了項目區大中型農機耕種作業條件。
針對綠色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和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需要,劉恒新強調,要強化對新時期農機化技術工作功能定位的認識,履職盡責,積極作為,努力在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和綠色農機化技術推廣方面發揮作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國農機鑒定推廣系統將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提升試驗鑒定能力,加快補齊綠色高效農機鑒定短板;二是提升技術推廣能力,加快綠色高效農機化技術推廣;三是提升服務支撐能力,推動丘陵山區農機作業條件改善。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