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秋收秋種是實現今年糧食豐產豐收、保障明年糧食產量、奪取農業和糧食生產工作主動權的關鍵一仗。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支撐作用,高質高效組織好今年“三秋”農機化生產,確保秋糧適時收獲、秋種適時進行,9月3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于做好“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通知》,對相關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通知》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組織好“三秋”農機化生產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加強組織領導,細化目標任務,強化責任落實,突出關鍵環節,全力推進“三秋”農機化生產順利進行。今年全省計劃投入“三秋”各類農機具達到330萬臺套以上,力爭玉米、中晚稻機收水平分別達到86%、98%,小麥、油菜機播水平分別達到91%、38% ,完成農機深松深翻整地作業面積650萬畝,為實現糧食豐產豐收做出積極貢獻。
在重點工作上,《通知》指出:
(一)及早謀劃,保證機具充足。各地要因地制宜,及早謀劃,結合實際制定“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一要及早對轄區內市場開展細致全面的摸排調查,依托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微信、QQ等信息群,及時發布機具供需、收種進度、作業價格、氣象變化等信息。二要確保機具充足,機具缺口地區要抓緊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引導農民購置機具,同時及時與相關地區進行對接,合理調配“三秋”期間機具跨出和引進數量,促進供需平衡。三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做好農機防災抗災和生產自救工作,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四要依托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一定數量的應急作業服務隊,需要時由農業農村部門統一調度。
(二)分類指導,抓好關鍵環節。圍繞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大新型智能農機推廣應用,切實做好秋糧收獲、耕整地和秋種等工作。一是推進機收工作。各地要做好玉米、水稻、大豆等在地作物收獲工作,準備充足機械,加大玉米青貯、籽粒直收等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推廣力度,擴大機收作業面積。二是提升耕整地質量。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加快推廣深松深翻、旋耕施肥播種鎮壓等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耕整地質量。深松項目區要結合實際,選擇適宜的深松整地或深翻整地作業模式,滿足農業生產實際需求。三是提高播種水平。小麥產區要按照“適期、適量、適墑、適法”的要求,堅持適墑播種,遇旱造墑搶種,努力實現一播全苗,提高秋種質量。注重做好專用小麥集中連片作業,推行“統一技術要求、統一供種、統一耕整地、統一機播”作業服務模式。油菜產區要大力示范推廣機械化移栽、條播穴播等技術,提高油菜
種植機化水平。四是努力減少糧食產后浪費。在收獲階段,引導機手作業時嚴格執行標準,確保機收損失率不超標,實現提質減損;在干燥環節,充分發揮
烘干機械作用,及時對含水量過高的糧食早烘、快烘,達到儲存銷售標準,減少產后損失;在倉儲、流通環節,鼓勵更新倉儲、物流、裝卸、搬運等設施,減少設施缺損造成的損耗。五是及時恢復災區農業生產。行蓄洪區要密切關注退水情況,及時開展農田排澇、清溝瀝水,為農業生產恢復創造條件。要搶抓關鍵農時,組織機械開展耕整地和秋種工作,確保種足種好。
(三)精心組織,做好服務保障。“三秋”是發揮農業機械化作用的重要時節,各地要提前準備,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一是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培訓保養同步的方式,組織技術人員指導機手對機具進行維修和保養調試,保證機具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作業。二是積極協調有關農機企業、經銷商,備足備好零配件等物資,開展下鄉服務。三是通過開通熱線服務電話、設立跨區作業接待站等方式,接受機手咨詢,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四是搭建服務橋梁,引導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主體創新經營模式,積極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推行聯耕聯種、托管式、訂單式、“一條龍”等多種服務模式,提高機具利用效率和效益。五是加大有關部門配合協作,確保跨區機收“綠色通道”暢通、農機用油供應充足、市場供求服務到位、作業秩序良好。
在安全生產上,《通知》指出,“三秋”是農機作業的高峰期,也是農機事故的易發多發期。各地要結合秋季農機化生產特點,增強責任意識,扎實推進農機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會、進學校、進家庭”工作,落實農機合作社等組織及農機手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等制度。加強機手安全教育,通過加強督導檢查、強化源頭治理和隱患排查,落實防范措施,努力確保作業安全。組織農機監理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加強農機安全宣傳和監管,重點查處無證駕駛、違章載人等違法行為,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發生。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