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走進河南省夏邑縣何營鄉槐樹劉村,只見那寬敞明亮的扶貧車間內裁布縫包有條不紊、一排排整齊的養殖種植大棚里忙碌不停、詩情畫意文化廣場的健身器材上人們悠閑自樂、筆直干凈的水泥路旁花磚造型別出新意……。談起該村翻天覆地變化,村支部書記魏世法可謂一語中的“這是我們和農機服務中心脫貧攻堅的結果”。
過去的槐樹劉村,由于基礎設施薄弱,村民收入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和土地收入,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7戶624人。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縣農機服務中心駐槐樹劉村工作隊就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把群眾思想道德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的“面子”同步推進,在優美的人文環境中培育出群眾身邊的活生生的正能量,進而激發群眾脫貧致富能動性?他們通過對槐樹劉村全面調查摸底基礎上,研究決定按照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便捷、生活環境優美的要求進行統一規劃布局,倒排工期,壓實責任。在“建”上下功夫,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在“治”上動腦筋,解決“臟亂差”的問題。
打造文化陣地,建好鄉風文明“軟實力”。為貫徹“理論文化育人”理念,該中心協助幫扶村——槐樹劉村先后建立和完善了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大舞臺、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衛生室、文化墻、宣傳版面、籃球場、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健身活動場所等,并同時制定了活動場所各項規章制度,健全的服務體系不僅為廣大農民群眾收看電教片、接受科學技術和培訓、咨詢生產生活信息、參加文娛等活動提供了便利,而且滿足了群眾文化生活需要。該中心還充分發揮村黨群服務中心陣地作用,黨組書記、主任張利軍積極向群眾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村振興戰略和黨的脫貧政策,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創業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開展移風易俗活動,鄉風文明“新風尚”。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之“魂”。為此,該中心協助槐樹劉村成立了“移風易俗”理事會,特邀請村里有威望、熱心服務的老黨員、退休教師等人參與村務管理,并制定了《槐樹劉村規民約》,大力倡導紅、白事簡辦,反對鋪張浪費,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破舊立新、革除陳規陋習,爭當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營造了向上向善的良好風氣。
抓好典型選樹,樹立鄉風文明“新*”。該中心駐村工作隊通過走訪群眾發現大部分村民孝敬老人、婆媳關系融洽、鄰里和諧,但存在個別村民對長輩不管不問,影響較差。為打造尊老愛幼、和諧相處、團結友愛的鄉村文明新風尚,該中心駐村工作隊在8個村民組開展了“孝子孝媳好婆婆”評選活動。按照“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原則,該中心邀請孝媳代表祝蓮榮現身說法,用鮮活教材和生動的細節來傳播鄉風文明建設的正能量。
實施清潔家園工程,打造鄉風文明的“硬基礎”。該中心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以打造清潔家園工程為著力點,充分利用村大喇叭、文化舞臺、倡議書、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清潔家園工程重要意義、目標任務,進一步提高了村民對清潔家園工程認識,增強了自覺參與積極性。同時,為每村民組發放垃圾箱,安排46名公益崗位人員,專人負責槐樹劉村衛生清掃,并建立“日清掃、周督查、月考核”制度,常態化督查有力地確保了清潔家園責任制落實。
開展技能培訓激發鄉風文明的“新動能”。該中心把培育農民種養技能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著力點,每年都聘請專家為農民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和指導,使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學到了技術。會上,專家還對群眾不清楚、不了解的地方一一解疑釋惑。會后,專家還走進田間、養殖場對群眾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幫助廣大農民群眾解決種植、養殖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廣大農民群眾不僅通過技能培訓,提高了種植、養殖技術,而且增強了他們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F已有82戶群眾自主發展特色養殖和種植,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祁長春、程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