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為切實抓好2020年雙季稻生產工作,推進政策落實、任務落實、責任落實,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近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于開展雙季稻擴面增產提質行動的通知》,決定開展雙季稻擴面增產提質行動。
文件明確了目標任務:全省糧食種植面積3290.96萬畝以上,其中早稻新增種植面積50萬畝,糧食總產量保持去年水平。開展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建設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9個以上,示范縣項目區節本增效水平5%以上;推廣應用農業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9個以上;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20萬畝以上;開展雙季稻輪作試點40萬畝以上,探索符合廣東省實際的綠色種植制度。
行動的實施路徑如下:
(一)雙季稻輪作
對常年撂荒的耕地,引導農民流轉或自行恢復耕種,通過恢復耕種保持耕地產出能力。重點對路邊、村邊等交通便利、相對連片的撂荒地進行全面復耕。對季節性撂荒或種植蔬菜等重茬作物的耕地,推行種植結構調整,恢復“雙季稻+”輪作模式(稻稻薯、稻稻菜、稻稻肥、稻稻油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輕連作障礙。
承擔雙季稻輪作的鎮鄉或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與參加輪作的農戶或新型經營主體簽訂輪作協議,協議可一年一簽,也可一簽多年,充分尊重和保護農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益,明確相關權利、責任和義務,保障輪作工作依法依規、規范有序開展。協議文本存檔備查。(協議文本樣式詳見附件1)
(二)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示范
各地圍繞水稻“綠色、高質、增產、增效”的目標,集中1-2項具體技術,瞄準關鍵環節,如大面積增施促花肥、穗粒肥等提升單產,增施米質改良劑改良稻米品質,擴種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實行全程機械化節本增效等。
韶關、梅州、惠州、江門、陽江、湛江、茂名、肇慶、清遠等9個市自行遴選不少于1個縣(市、區)作為整縣推進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集中開展示范展示和觀摩培訓(示范縣建設工作方案詳見附件2)。其他市可結合實際,自主開展示范縣建設。
(三)農業社會化服務
推動以水稻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聚焦解決當地水稻生產普遍存在的關鍵環節、薄弱領域,對深耕深松、工廠化育秧、機插機拋秧、統防統治、烘干倉儲、秸稈還田等關鍵薄弱環節要加大扶持力度,區分輕重緩急,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各地可重點選取水稻生產1-3個關鍵薄弱環節集中進行實施。
在資金補助方面,2020年,整合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示范、農業社會化服務和雙季稻輪作試點等三項中央財政資金以及統籌省級資金用于支持開展雙季稻擴面增產提質行動。中央項目資金已通過粵財農〔2020〕83號和粵財農〔2020〕86號下達,省級資金稍后下達,各地可結合實際統籌使用資金,但要確保全部用于水稻生產相關環節。
各地要因地制宜確定補助方式,可以補實物,也可以購買社會化服務,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時效性。鼓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支持方式。中央資金已落實補助支持的項目不得重復安排。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補助資金由市級在雙季稻生產補助資金中的中央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部分統籌安排。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補助標準要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農辦計財〔2019〕54號)實行。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