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為促進全省蠶桑生產穩定發展,提升蠶桑產業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保障蠶農收入水平,3月19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于大力推進蠶桑產業提質增效的通知》,對相關事項做了安排部署:
一、優化生產布局,打造蠶桑產業優勢區。要進一步推進蠶桑產業向優勢區域聚集,重點建設皖南和皖西兩大蠶繭優勢產業帶,因地制宜發展江淮分水嶺和皖北蠶桑生產,推動蠶桑集約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構建集品種改良、種植、養殖、加工、貿易為一體的桑蠶產業發展模式,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優勢區。要加快高標準桑園建設和低產桑園改造,著力培育專業化養蠶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建設優質蠶桑生產基地,推廣訂單生產、聯管聯營等經營方式,創建一批蠶桑專業村組、專業鄉鎮和中部地區蠶桑生產強縣,提升蠶繭生產水平和高品位生絲的比重,促進全省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快科技創新,提升蠶桑技術裝備水平。要加強桑蠶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圍繞抗病易繁、高出絲率、優質絲等性狀,推進蠶品種研發和審定,選育推廣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特色品種。加強對蠶種生產基礎設施投入,加快蠶種企業改革創新,按照標準開展蠶種保育繁育,提高蠶種質量,增強蠶種生產抗風險能力。要突出技術集成,推廣工廠化養蠶、電動桑枝剪、新型切桑機、自動采繭機等省力化蠶桑生產專用設備;推廣蠶種催青高密度自動化、小蠶共育標準化、大蠶飼育省力化、蠶繭
烘干機械化等高效生產模式;推廣桑樹快速成園、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機械化收獲等桑樹輕簡化栽培、管理技術,提高蠶桑生產效率,促進傳統蠶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和機械化轉變。
三、強化資源利用,提高蠶桑生產綜合效益。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支持科研院所、加工企業加大桑蠶資源多元化產品研發力度,拓展和延伸蠶桑產業鏈,形成各具特色的綜合利用產業,推進循環發展和多次增值。蠶桑主產區要立足資源優勢,建設蠶桑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生產經營主體,因地制宜推廣桑園套種蔬菜和中藥材、套養家禽家畜等復合生產模式,發展優質桑果、桑枝食藥用菌,開發桑葉茶、桑果酒飲料、蠶絲被、蠶絲化妝品、蠶蛹肽蛋白飼料等深加工產品。要結合鄉村旅游,打造一批桑葚采摘區、桑蠶文化體驗區、桑樹品種展示園等觀光休閑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四、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蠶桑生產質量安全。要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蠶種管理辦法》和《安徽省蠶種管理條例》,加強蠶種生產過程指導和質量控制,規范蠶種生產和經營行為,杜絕未審先推現象,嚴禁無證無照蠶種生產經營活動,嚴厲打擊損害蠶農利益的行為,有效維護蠶種生產和經營正常秩序。要加強對轄區內蠶種成品檢驗檢疫和市場質量監管,及時公布檢驗檢疫結果,確保合格蠶種進入市場,保證蠶農用種安全。要加強蠶區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規范農藥、化肥和消毒藥劑采購使用,防范養蠶中毒事故發生。要配合有關部門加強繭絲市場監測和信息發布,合理安排蠶桑生產,規范蠶繭收購經營,積極推進優質優價,保護蠶農種桑養蠶積極性。
五、轉變工作方式,提高產業服務能力。蠶桑主產區要緊緊圍繞蠶桑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制定出臺有力政策措施,加大金融保險扶持力度,確保各項工作扎實開展。要強化生產指導服務,通過集中授課、現場觀摩、微信平臺等形式,開展多層次、全覆蓋技術宣傳培訓,打造一批“看得見、摸得著、見實效”的示范樣板,提升蠶農和新型經營主體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要圍繞蠶桑生產需求,積極發展專業服務隊,推進蠶桑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要搭建桑蠶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建立利益緊密聯結的新型農商關系,實現蠶區與市場、生產者與渠道商無縫對接,助力精準扶貧和蠶農增收。
六、抓住農時季節,推進春季蠶桑生產。春分將至,氣溫逐步回升,春蠶生產即將全面展開。各地要堅持疫情防控和生產管理兩手抓、兩不誤,引導農民利用當前有利天氣條件,針對去年暖冬、桑園害蟲越冬基數高的狀況,切實做好肥水管理、溝系清理、病蟲害防治等桑園管護,提高桑葉產量質量。要嚴格養蠶環境消毒工作,特別是秋蠶發病較重的區域,要加強養蠶大環境和重點區域的消毒,確保生產安全。要加強春蠶生產的物資供應保障,積極推廣蠶桑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推進標準化生產和綠色高質高效發展,力爭春蠶養足養好,春繭豐產豐收。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