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每年的3·15對于各行各業來說,無異于是一場商業大考,牽動著無數商家和消費者的心。2019年3·15期間,農業農村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局通過“3.15”晚會前的融媒體特別節目,向觀眾介紹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情況,曝光了一批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及農資打假案件,開展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及農資打假知識科普。此外,農業農村部還會同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通過部屬媒體及其他主流媒體向社會曝光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典型案例和農資打假典型案件。
2020年,為了全力做好防控新冠肺炎工作,3·15晚會決定延遲播出。但是,晚會可以延期,農機打假維權我們不放松。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截至2月27日,我國已經實施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4174萬元,共扶持了2.55萬農戶補貼購置農機具3.99萬臺(套)??梢?,我國農機行業近年來發展之迅速,市場需求之大。但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市場上的農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品設計先天不足、零部件質量不過硬、生產過程中缺乏有效監管、售后服務意識淡薄等問題依然存在。
這些政策都在保護農機消費者權益
誠然,部分農機企業已經認識到了產品質量問題對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在發展過程中有意識地加碼科技投入與服務投入,提高農機產品質量以及企業售后服務水平,認真摸底用戶需求。國家也出臺了各項相關政策保障農機產品質量,維護農機消費者權益。
2004年,一部專門關于農業機械化的法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我國農業機械化進入了依法促進的新階段。《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明確提出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負責,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零配件供應和培訓等售后服務責任;明確了監督抽查、市場監管、質量調查等一系列部門監管手段,加強質量監管。
2009年頒布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規定生產、銷售利用殘次零配件或者報廢農業機械的
發動機、
方向機、變速器、車架等部件拼裝的農業機械的,由縣級以上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權限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并處違法產品貨值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2010年新修訂的《農業機械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三包”規定),則進一步明確了農業機械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修理者的修理、更換、退貨責任。
2020年,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組織開展全國“農機3·15”消費者權益日活動,確定“農機3.15”主題是“聚力提質量,護農保春耕”,并在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與監理網建立了“農機3·15”在行動專題宣傳。此外,我國各地也積極響應,早動員,早安排,早部署,全面開展“農機3·15”消費者保護權益活動。
抵制假冒偽劣,農機企業該這樣做
對于農機企業而言,“彎道超車”過程中更需謹防“翻車”。現如今,我國農機行業到了轉型升級的“風口”,農機企業要想在這股浪潮中不被淘汰,產品質量把關絕不能放松。此外,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項經營行為更應以滿足需求為出發點,產品要跟著需求走。縱觀整個國內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我們也不難發現,用戶對農機產品的追求,總是伴隨著農業進步需求而變化。隨著農村購買農業機械差異化和層次化的進一步突出,傳統的大田作物農機產品市場占有逐漸飽和,智能化、高效化的小眾農機以及細分領域農機成為新的藍海。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行業的進步也離不開創新。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計算)D(大數據)四大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落地應用,更是為農機行業發展創新提供了新的動力,傳統大眾農機產品面臨著整體品質全面升級的再次創新,新興小眾農機品類也面臨著新生需求全面滿足的創新,聚焦產品質量與創新“彎道超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