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明星企業】 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進行了預警,稱希望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據悉,本次蝗災始于非洲,然后飛過紅海進入中東,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此次蝗災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是東非地區 25 年之,是肯尼亞 70 年之,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已宣布農業生產完全停滯,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據測算,一平方公里大小容納8000萬只成年蝗蟲的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與3.5萬人的食物消耗量相當。
非洲蝗災從何而來
2018 年 5 月份和 10 月份,兩場臺風相繼登錄紅海兩岸的沙漠地帶,給干旱貧瘠的沙漠帶來了久違的雨水,也給生活在此處的沙漠蝗蟲帶來了*的繁殖條件和充足的食物,一時間,蝗蟲數量成倍的增加。到了2019年1月,蝗災已經在厄立特里亞和蘇丹的平原上初步成型。隨后,蝗蟲開始向周邊國家擴散,一支向南飛向肯尼亞,另一支則乘著季風跨越300公里寬的紅海出現在沙特阿拉伯。
盡管沿途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但是蝗群依然沖破重重關卡擴大著它們的勢力。時至今日,蝗災已經形成了三個中心,分別在非洲東北部,紅海兩側以及印巴邊境。數以千億計的蝗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搶奪著當地居民的口糧。然而,這似乎還只是一個開始。FAO預測,蝗災的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 6 月,屆時,蝗蟲群的規模甚至可以增長到當前的500倍。
蝗災是否會波及我國?
目前蝗蟲已到達印度。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我國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我國,但危害的概率很小。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
如何防治蝗災?
在中國古代,蝗災與水災、旱災一起并稱為三大自然災害。據歷史記載,蝗災在我國古代在 2-3 年就發生一次,給古代人民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高度重視蝗蟲的防治,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總結出一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蝗蟲防治手段。使蝗災在中國基本得到控制。
1、 生態控制
生態控制的目的在于消除有利于蝗蟲繁殖的條件。在沿海灘涂、湖濱地區、河泛地區、農牧交錯區等蝗蟲易于發生的地區。通過植樹種草、開墾荒地等方式加大植被覆蓋面積,壓縮蝗蟲生存空間,從而控制蝗災。
2、 生物防治
在中低密度發生區、湖庫水源區和自然保護區,使用綠僵菌、微孢子蟲微生物制劑以及植物源農藥、牧雞牧鴨等防治蝗蟲。
(1)生物農藥
綠僵菌和蝗蟲微孢子蟲可寄生在蝗蟲上,導致蝗蟲死亡,并可以在蝗蟲之間傳播。通過噴灑綠僵菌或蝗蟲微孢子蟲制劑,可有效控制蝗蟲的種群密度。
(2)植物源農藥
在非湖庫水源區蝗蟲發生區,當蝗蟲密度發生較低或零星發生,噴灑苦參堿、印楝素、苦皮藤素等植物源農藥防治蝗蟲
(3)牧雞牧鴨治蝗
針對新疆、內蒙古等北方農牧交錯區或草原蝗區,在治蝗季節,在海拔不太高、地勢較平緩、交通方便 、離水源不遠的蝗區,將培育調訓好的牧雞、牧鴨運到蝗蟲發生區,讓雞群或鴨群捕食蝗蟲,降低蝗蟲密度,控制蝗蟲危害。
(4)利用天敵保護
在新疆等粉紅椋鳥自然繁殖區,在蝗蟲發生區,通過人工修筑鳥巢,創造棲息產卵的場所來招引粉紅椋鳥產卵、育雛,通過招引粉紅椋鳥捕食蝗蟲,控制蝗蟲危害。
3、 化學防治
當蝗蟲的密度達到了防治指標時,可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目前常用的農藥有:有機磷
殺蟲劑(如馬拉硫磷)、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如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
當進行大面積作業時,可使用有人飛機。飛機單次起降作業面積一般應在 500 公頃以上。飛機作業飛行高度 5 米至 l2 米,噴幅為 50 米至 100 米 ,飛行作業速度為 160 千米/小時左右。
在蝗蟲密度達到防治指標,不具備飛機防治條件的蝗區,可采取地面施藥防治措施。在蝗蟲處于3 齡至4齡的時期。針對蝗蟲發生情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局部防治:對局部出現的成群蝗蟲和防治后殘存蝗蟲超過防治指標的蝗區,進行防治,控制蝗蟲的擴散。
普遍防治:當蝗蟲發生面積大、發生程度重,蝗蟲發生區距農田較近時,進行大范圍統一防治。
條帶防治:當蝗蟲密度達到防治指標 ,蝗蟲發生區是距農田較遠的大面積荒地或草原。施藥方法為每間隔 50 米至 100 米的距離設一用藥帶。
植保無人機在蝗災防治上的應用
和有人飛機相比,植保無人機在蝗蟲防治上具有簡單易學,靈活機動,價格較低的優點。同時,在一些坡度較大、溝壑縱橫的地區,植保無人機更能深入到復雜的環境里,對蝗蟲進行全面防控。因此植保無人機作為一種全新的蝗蟲防治手段,已經被應用到我國蝗災的防治當中。
2017 年 9 月,由于連續 4 年的干旱,濰坊峽山水庫周邊蝗蟲大量繁殖,威脅到周邊農田的安全。當地調用德農商貿的 19 架大疆 MG-1S 無人機與直升機結合進行條帶防治,在水庫周邊安全距離以外通過噴灑化學農藥形成了一條長 30 公里、寬 500 米的隔離帶,有效的阻止了蝗蟲的擴散。
濰坊無人機防治蝗蟲現場
2019 年 7 月,新疆伊犁州霍爾果斯地區為控制蝗蟲,對 28000 畝的草場進行化學防治。由于當地坡度較大,溝壑縱橫,有人飛機作業困難。于是從伊犁鵬飛致遠公司調用 8 臺大疆 T16 植保無人機,用 10 天時間完成了防控任務。
霍爾果斯用T16防治蝗蟲
經驗表明。用于條帶防治時,需要使用持效期較長的農藥,如氯氰菊酯、三氯氟氰菊酯等。在藥效失效時進行再次防治,直到蝗蟲密度降低至防治指標以下。對于正在遷飛的小群蝗蟲,可在蝗蟲群落地休息時進行噴霧,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馬拉硫磷等*性好的藥劑進行噴霧防治。T16 及 T20 在防治蝗蟲時的作業參數如下:
蝗蟲防治作業環境多樣。應當根據作業地形選擇作業模式。若作業區域較小且地形復雜,可使用手動作業模式。若作業區域較大且地形復雜,障礙物較多,可先用大疆 P4R 進行測繪規劃航線后進行
飛防作業。若作業區域較平坦且地塊較大,可使用航線規劃模式作業。每次降落后,需清理掉落在飛機表面的蝗蟲尸體及殘渣,減輕作業負擔。
大疆農業作為的植保無人機解決方案提供商,也將密切監測國內外的蝗災動態。并推出相應措施,積極地將無人機防治蝗災的經驗與思路,帶到海外的重災區,幫助當地消滅蝗災。
拓展資料:雙面蝗蟲
此次帶來災難的蝗蟲叫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實際上,在大多數時間里,沙漠蝗是一種獨居動物。它們習慣于在沙漠邊緣的草叢里安靜的停留。在同伴靠近時,他們會本能的躲開。
然而臺風帶來的異常降雨,使蝗蟲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適宜的土壤濕度非常有利于蝗蟲的繁殖,蝗蟲母親們紛紛向松軟的沙土中產下 80-120 枚卵,當這些卵孵化后,蝗蟲群的密度大幅增加。蝗蟲群*的啃食著沙漠中的植物,食物資源越來越少而蝗蟲越來越多,迫使蝗蟲們不斷聚集到剩余的植物上。
在此過程中,蝗蟲之間不免產生肢體的碰撞,這種碰撞會刺激蝗蟲產生一種叫做苯乙腈的信息素,這種信息素的釋放警告整個蝗蟲群體:食物不夠了,要想活,必須遷徙!食物的匱乏迫使蝗蟲改變了生存策略,此后,蝗蟲不再是那個孤僻的黃色小蟲,而是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一只只蝗蟲猶如一架架小型戰斗機一樣升空,向著綠色,向著食物,前進。在遷徙過程中,蝗蟲不斷繁殖,沿途的蝗蟲不斷加入,使得蝗蟲群像滾雪球一樣擴大,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規模。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