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市場行情】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12月30日上午就*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司長唐珂、廈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韓景義、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黎明、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牛清報介紹*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情況,并答記者問。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首先介紹,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要保障“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今年,我國
農產品市場供給總體充足、運行基本平穩,部分“菜籃子”產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受豬周期、非洲豬瘟疫情和不當禁限養等因素的影響,生豬產能下滑導致豬肉供應偏緊、價格持續上漲,帶動牛羊肉、禽肉、雞蛋等出現了一定程度漲價。隨著促進生豬生產恢復政策密集出臺、落地,11月份以來,豬肉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雞肉、牛羊肉、雞蛋等價格穩中走弱,水果、蔬菜市場供給保持總體充裕。
小小“菜籃子”,事關大民生,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農業農村部等13部門印發了《“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實施細則》。今年,由農業農村部牽頭,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0家“菜籃子”食品管理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等36個城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情況進行了*考核(考核期2017-2018年度)。前不久,召開了全國大中城市“菜籃子”產品保供座談會,強調要全力做好以豬肉為重點的“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
總體上看,“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實施以來,36個城市的市長將“菜籃子”工程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完善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設施建設,在保障城市供應、穩定市場價格、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一些城市也存在“菜籃子”產品自給能力下降,產地市場體系建設滯后,冷鏈物流短板問題明顯,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有待提升,存在弱化甚至忽視“菜籃子”產品生產保供的傾向。大中城市是“菜籃子”產品的重要消費市場,是全國市場的風向標。下一步,我們將緊盯元旦春節和“兩會”等重要節點,發揮好考核指揮棒的作用,督促推動各大中城市把“菜籃子”工作抓緊抓好,增加豬肉等“菜籃子”產品供應,不折不扣把“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到實處。
豬肉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今年豬肉供應偏緊,針對生豬生產恢復情況,農業農村部在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增加市場供應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于康震介紹,今年9月份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效果已經逐步顯現,加上市場行情的帶動,養豬場戶補欄信心進一步增強,全國生豬生產開始探底回升。據監測,11月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從2018年4月份以來,這是*出現“雙增”的好勢頭。現在看來,在“菜籃子”里面,豬肉是份量重的一個部分,所以對此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著力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進一步鞏固當前生豬生產恢復的好勢頭,確保明年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
一是牽頭抓總推動生豬生產加快恢復。我們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參照我部的做法,抓緊成立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形成促生產、保供給的合力。督促地方分解落實生豬生產恢復三年目標任務,對前期生豬產能降幅大、至今存欄仍未止降回升的省份,我們將加強指導,以盡快的扭轉下降趨勢。
二是力促各項扶持政策落實落地。加強調度和督導,確保先期出臺的17項扶持政策落地見效。會同相關部門抓緊落實養豬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不須建設用地審批的政策,允許建設多層養殖設施和林地養豬政策,對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大型豬場項目實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小規模豬場實行備案制,推動擴大抵押貸款試點范圍。
三是強化技術指導與服務。大力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動在建項目盡快形成產能。把恢復生產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幫助企業與貧困地區對接。大家可能注意到,上周我們剛剛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推動大型與貧困地區,搞了一個養豬方面的產業扶貧對接活動。通過“公司+農戶”等“以大帶小”的方式,帶動中小養殖場戶補欄增養。
四是堅決清理不合理的禁養限養。聯合有關部門對凡是超越法律法規范圍劃定的禁養區,特別是打著環保等名義搞“無豬縣”“無豬鄉”的,堅決徹底整改。
五是堅持不懈抓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進一步壓實政府、部門和生豬產業各環節從業者責任,切實落實監測排查、應急處置、運輸監管等現行有效防控措施。堅持日報告制度,對瞞報、遲報疫情的,嚴肅追責問責。特別是在冬春季節和生豬存欄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這時候疫情風險往往會進一步加大,所以要堅決堵住疫情傳播的漏洞,確保非洲豬瘟疫情不反彈。
六是加強屠宰企業監管。部署開展打擊生豬私屠濫宰違法行為的專項行動,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屠宰病死豬、注水注藥、私屠濫宰等違法違規行為,保障豬肉產品的質量安全。
針對“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中出現的問題農業農村部將采取哪些措施?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司長唐珂表示,“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主要考核“菜籃子”產品的生產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調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滿意度這五個方面。目前,*考核已基本完成。通過考核,各地進一步提高了抓緊抓實“菜籃子”工程建設的責任意識,完善了相關工作的體制機制,也發現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從考核結果的運用、完善指標體系,加強考核檢查著手,督促地方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發揮好保供、穩價、促民生的作用。
一是我們將及時向各省區市人民政府通報考核結果,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一對一反饋,要求各城市結合考核意見,認真對照檢查,明確整改責任、時限和措施,加強督查督辦,及時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切實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進一步推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落實。二是我們將根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重點工作與目標要求,結合各地的發展實際,圍繞加強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的保供能力建設,重點考核各大中城市豬肉、蔬菜等產品自給能力、產地市場體系建設水平、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應急儲備和市場調控落實情況等指標,發揮好考核指揮棒的作用,推動“菜籃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三是充分發揮“菜籃子”食品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機制,聚焦突出問題,加強溝通協調,加大工作力度,強化督促指導,適時赴各地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相關情況,提出意見建議。推動各省區結合自身實際,針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菜籃子”產品保供重點工作,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實抓好本區域內其他地級城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落實。
元旦、春節期間,豬肉消費大市成都將采取哪些措施保證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的供應?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牛清報表示,成都確實是一個豬肉消費的大市,我們有1633萬的常住人口,服務人口超過2100萬,而且豬肉又是川菜里頭的主料,所以在生豬生產和保供受到非洲豬瘟影響的情況下,成都市政府將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作為切實履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一個優先事項來保障。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概括而言,建立完善了“三大機制”,推出落實了“十條措施”。
“三大機制”:一是在成都市政府層面,我們建立了一套“日監測、周調度、月考核”的機制,每天監測豬肉的生產和價格,每周對各個市縣進行調度,每月進行考核,考核好的要表揚,進度滯后的市縣要作檢討性的發言。二是在有生豬養殖任務的縣市,實行縣市“一把手”任指揮長機制,可以集中資源,促進生豬養殖。三是成都市政府和周邊的市州建立了區域生豬生產合作機制,通過這種方式,提升成都市豬肉供應保障能力。
“十條措施”:今年9月,成都市政府制定了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十條措施。一是進一步夯實生豬發展的任務;二是推動全產業鏈融合;三是建設現代良繁體系;四是推進產業綠色發展;五是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六是加強動物防疫;七是優化產業發展用地;八是強化金融支持;九是完善保障機制;十是加強組織保障。
這“三大機制”和“十條措施”,為成都養豬業排除了障礙,提供了要素支撐。養豬業主信心增強,積極性提高。成都的生豬養殖在10月中旬已經止跌回升,現在是第三個月連續增長。12月份,成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了2.83%,豬肉零售價環比回落4.96%,預計今年全年成都地產生豬出欄可以超過400萬頭。
為了保障元旦和春節期間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的市場供應,成都將切實發揮國有“菜籃子”公司、大型批發市場等主體作用,保障肉類和蔬菜的多元化供應。這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三項工作:一是建立豬肉儲備。現在成都市和縣市兩級已經完成了豬肉儲備計劃,并且建立了先進后出的常態化輪儲投放機制,現有儲備總量達到27000噸,確保豬肉“儲得實、管得好、用得上”。二是適時啟動價格臨時補貼聯動機制,按時足額發放低收入群體的價格臨時補貼,使他們少受價格影響。三是密切監測“菜籃子”產品的價格走勢,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規范市場秩序。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保障“兩節”期間生豬等“菜籃子”主要農產品供給不脫銷、不斷檔,價格不大漲。
豬肉價格上漲之后,牛羊肉、雞蛋、雞肉和水產品等價格變化是怎樣的?
于康震介紹,禽肉、雞蛋、牛羊肉等畜禽產品,還有水產品,與豬肉都有不同程度的替代性。比如說豬肉價格漲多了,其他肉類就相對便宜,老百姓就選擇少買一些豬肉,多吃一些雞肉、禽蛋和魚肉等等,這是正常的消費結構調整,符合市場供求規律。受今年豬肉價格上漲的帶動,雞肉等畜禽產品價格前期逐漸走強,但由于生產穩定增長,市場供應充足,這些替代品種的價格漲幅遠遠低于豬肉的漲幅,甚至水產品的價格前期不僅沒有上漲而且還降了一點。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前三季度禽肉、牛肉和羊肉的產量分別達到1539萬噸、458萬噸、33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了10.2%、3.2%、2.3%。另外,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今年1月至10月,全國累計肉雞出欄同比增長15.5%,產能達到歷史高點。10月份,雞蛋產量連續6個月環比增長,同比增長6.1%。從價格來看,11月份,雞肉、牛羊肉、雞蛋的批發價同比漲了20-30%。水產品價格沒有上漲而且還下降了2.6%。近期隨著豬價企穩回落,雞肉、牛羊肉、雞蛋等價格穩中走弱。12月16日到22日這一周,白條雞批發均價每公斤19.32元,環比下降了1.5%;牛肉每公斤70.16元,環比跌了0.4%;羊肉每公斤68.16元,環比跌了0.2%;雞蛋每公斤9.67元,環比跌了3.6%。所以,前面說的價格走弱就是這個意思。
目前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是雙雙止降回升,這是非常好的勢頭。現在出欄生豬的活重平均提高了15%-20%,就是說現在出欄的豬比以前大了,養到140、150公斤才賣,賣的是大豬,這就意味著現在出欄5頭豬,相當于以往出欄6頭豬。雖然出欄量差不多,但出欄的肉多了,因為體重大了。為春節豬肉的保供穩價,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做了充分準備,社會上儲備的肉數量可能會更大。這些儲備肉在春節期間都會陸續有序地投放市場。所以,豬肉投放市場的量會明顯增加。再加上近期從國外進口的豬肉量大增,會進一步增加市場的豬肉供給量。豬肉的替代品,牛羊肉、禽肉、禽蛋和水產品,量足價穩。在此,我想向大家說明的就是,“兩節”期間不管是豬肉還是它的替代品,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價格也會總體穩定。
農業農村部下一步會采取哪些措施來保障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平穩,盡量防止這種價格異常波動的情況出現?
唐珂表示,農業生產本身具有周期性和季節性,也容易受到災害性天氣和動植物疫病等突發因素的影響,生產供給波動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加上我國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銜接效率偏低,導致農產品價格往往比工業品價格波動幅度大。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豐產,多數“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裕,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應該說農產品價格總體是平穩的,但仍有一些品種階段性波動幅度較大。剛才你提到的水果價格上漲,主要是蘋果、梨這些主產區在去年春季遭受倒春寒等惡劣天氣影響,減產幅度較大造成的。今年的豬價上漲,主要是受豬周期、非洲豬瘟疫情、個別地區不合理禁限養的疊加因素影響,生豬產能下降明顯,市場供給偏緊。保持農產品市場價格相對平穩,關鍵還是要保障生產供應的基本穩定和促進產銷的有效銜接。這些“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農業農村部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構建農產品市場的長效穩定機制。
一是抓好糧棉油糖和重要“菜籃子”產品的生產,明年重點是穩定糧食生產,恢復生豬產能,夯實市場穩定基礎。
二是做好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和災害性天氣的預防應對,完善補貼、保險等政策,避免突發因素對農產品生產供應產生重大沖擊。
三是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提升農產品產銷銜接效率。
四是加強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前置引導市場供需平衡。
五是推動完善儲備、進出口等市場調控制度,保持農產品價格波動在合理范圍。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