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1分36秒,天貓“雙十一”成交額破100億元,比2018年用時快29秒,再次刷新記錄;11日上午8時,“雙十一”的第1億個包裹發出,比去年提早了1個小時。
在經歷了零點和一點的血拼之后,一早醒來不少人的快遞就已經到了,根本沒有反悔的機會。
“一點付的尾款,四點多已經到了,連反悔的機會都沒有了。”
“6:38下單的洗衣液,9:48簽收,這個速度真的太厲害了!”
“所以我給尾款的時候東西就已經到了?!瑞思拜!”
……
備戰“雙十一”:物流數智化提速
如今再談“雙十一”物流,很少人會再提“爆倉”,人們更關心整個快遞行業如何進行數智化升級。
以往每年“雙十一”,快遞分揀員們面對著山一樣高的包裹,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坐在“山丘”里,把一座座大山分成小山,然后寄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然而今年的“雙十一”卻呈現這樣的畫面:自動導引機器人帶著貨架迅速移動,將貨物運送到*地點后,進行二次分揀,分揀完畢直接打包發貨。
電商戰爭進入白熱化后期,物流服務成為電商的競爭核心。“雙十一”不只是網友們拼手速的時刻,各大快遞公司也是馬力全開。順豐在業務高峰投入自動稱重儀和自動上架及揀貨機器人,有效提升工作質量與效率,在發件端,用智能安檢機輔助人工篩查,多維度監測,提升安檢精度與效率;百世快遞重慶轉運中心操作設備全面升級,新增雙層高速自動線1套,低速自動線2套,擺臂、智慧物流(DWS)系統34套;中通快遞集團重慶分公司現有16條進港分揀線,今年投入1000多萬元,在“雙十一”前,將其中12條分揀線,改進為全自動分揀機;其他大型快遞企業也在本次“雙十一”高峰前,對原有的分揀線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或者重新購置更高科技含量的分揀線。
智能工廠:新技術新生產方式
繁復的搬運工作由無人叉車、機械臂負責,作業效率是人工的幾倍。這些智能化場景不再只是出現在科幻電影或者文字作品描述中,而成為了現實中實實在在發生的真實場景,“智能工廠”從概念走向現實。
2019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巨石集團信息技術部總經理于亞東表示:“工業互聯網直接的就是進一步提高生產率、能源利用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縮短產品研制周期,全面提升智能化生產水平。”而本次“雙十一”物流行業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就是對此的又一次印證。
在當前“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萬物互聯”的演進路徑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性,智能工廠也在逐步改變著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制造業質量效益全面提升。據工人日報消息,日前,湖北移動攜手中國信科集團打造的“5G智慧工廠”,通過全國首條5G智能制造生產線,生產效率至少提高了30%。
產業之變:智能制造席卷制造行業
《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5月24日在北京發布,全景展現了世界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態勢。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各種高新技術在各行業領域的應用不斷延伸拓展,智能制造正在成為重塑世界各城市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智能制造正在以其*的技術優勢席卷制造行業。
11月7日,國內“5G+智慧農機”示范應用場景在上海市崇明區萬禾有機農場千畝有機稻田里演示,這片區域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活動現場展示了新能源智能農機、農業植保機器人、無人駕駛
收割機等新型智慧農機。
可以說,從無人駕駛
拖拉機高速精量播種,到使用無人機遙感技術測試農作物長勢、監測土壤肥力,再到變量施肥、變量施藥、水肥一體化,后實現實時測產的智能化收獲,智能化農機裝備早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