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農業農村部:多措并舉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9-09-27 16:18:51 來源:農機網整理發布 閱讀量:30253 評論

  【農機網 政策導讀】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7307號建議的答復》,對尚瑞芬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做出了答復。主要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理順支持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強化產業支撐、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六個方面。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扎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25個省份成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其中13個省份實行黨政一把手雙組長,大部分市縣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明確市(縣)委書記是“一線總指揮”,初步構建了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31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編制出臺了省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部署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行動,出臺了一批財政、金融、用地、人才等政策措施,明確了推進鄉村振興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不少省份還建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報告制度、督察制度、臺賬制度,其中13個省出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12個省開展了鄉村振興典型示范。總體看,鄉村振興工作布局陸續展開,實現了良好開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發展的突出短板,也是大的民生。近年來,中共中央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農村公路基礎設施投入。“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大幅提高了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建制村通硬化路按60萬元、65萬元、70萬元/公里三檔給予補助。“十三五”以來,累計安排車購稅資金3492億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二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投入900多億元用于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每個縣都有縣醫院和中醫院,每個鄉鎮都有1所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都有1個村衛生室,每個街道都有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以上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近醫療點。三是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醫保局印發了《關于做好2018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從統籌體制、制度、經辦等層面進行部署,目前京津滬渝4個直轄市和85%以上的地市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推動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機制有效銜接。2018年底,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13.4億人,覆蓋率達到95%以上,全年享受大病保險待遇881.5萬人,醫療救助直接救助5361萬人次,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超過80%。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改善農村路、水、電和物流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關于理順支持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有效激活了農村內生發展動力。一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基本完成了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目前,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5.12億畝,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7%,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超過255萬家。二是創新扶持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意見》,提出加強行業內涉農資金整合與行業間涉農資金統籌銜接配合的改革思路,要求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賦予地方必要的涉農資金自主統籌權,支持各地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預算編制環節加強涉農資金源頭整合,在預算執行環節加強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涉農資金統籌使用,促進功能互補、用途銜接的涉農資金集中投入,為支持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三是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范圍已覆蓋全國1000多個縣市區,超過13萬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改革,共確認集體成員2億多人,累計向農民股金分紅3251億元。研究制定《關于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通知》,用5年時間扶持10萬個左右行政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下一步,我們將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深入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按期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扎實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收尾工作,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不斷完善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在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方面:
 
  鄉村振興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近年來,各級財政貫徹落實“重中之重”總體要求,將農業農村作為優先保障領域。一是切實加大財政支農投入。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超過2萬億元,增長9.9%。2019年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高于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增幅。同時,支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補齊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短板,讓公共財政的陽光覆蓋農村。二是加快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體系。支持建立健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指導各地采取財政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等方式,切實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貸款可能性。截至2019年1月,全國農業擔保體系累計新增擔保項目34.2萬個,金額1216.5億元,10萬元至300萬元的小額貸款擔保占比80%以上。積極推進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設立運作,促進基金、擔保機構、銀行“利益融合”,有效減輕商業銀行和擔保機構支農支小的后顧之憂,改善“三農”融資環境。設立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綜合運用費用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降低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放寬擔保和貼息要求。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支持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等,有力提高農業保險的保障能力。
 
  下一步,中央有關部門將不斷挖存量、拓增量,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創新更多適用于農業農村的金融產品,推動更多財政和金融資金更好服務“三農”。
 
  強化產業支撐方面: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村產業發展,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加大支持力度,促進鄉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強化產業發展指導。近日,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于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總體要求,提出了鄉村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制定了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等政策文件,出臺了一系列減免稅收、金融信貸、科技支撐、用地用電等務實管用的扶持政策,為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建設了15.6萬座初加工設施,新增初加工能力1000萬噸,果蔬等農產品產后損失率從15%降至6%。農產品精深加工快速發展,2018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9萬家、營業收入14.9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3:1。三是不斷豐富鄉村產業類型。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推介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品牌,2018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0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村網絡銷售額突破1.3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3000億元。創新發展鄉村服務業,支持開展農資供應、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生產性服務業,農村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四是打造產業發展平臺載體。支持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14個、國家農業科技園32個、農產品加工園1600個,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148個、農業產業強鎮254個,推廣農業內部循環融合、產業延伸融合、功能拓展融合、新技術滲透融合、產村融合和復合型融合等多種融合模式。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強化鄉村產業發展用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融合示范區等產業發展載體,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彰顯地域特色、體現鄉村氣息、承載鄉村價值、適應現代需要的鄉村產業體系。
 
  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
 
  近年來,中共中央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鄉村人才建設的政策舉措,培養了一大批鄉土人才。一是培養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先后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進行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制定印發了《關于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的指導意見》,從選好選準帶頭人、加大培訓力度、完善減貧帶貧機制、強化激勵措施等方面明確了工作目標,制定了“選、培、育、帶”四個培養流程。二是實施萬名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啟動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健全完善“一主多元”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目前,全國農業科技人才總體規模超過110萬人。三是支持人才創業創新。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為農村創業創新送出了政策“大禮包”。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聯合有關部門實施農村創業創新促進行動,加強創業培訓指導,搭建服務平臺,建設了1000多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引導人才返鄉創業興業,帶動大量當地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目前,全國返鄉下鄉人員累計超過780萬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聚焦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分層分類實施農業經理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和現代創業創新青年等培育計劃,推動農民培訓工作轉型升級,指導武陵山片區各省(市)加大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選培訓力度,力爭完成為每個貧困村培育3名創業致富帶頭人的目標,切實為貧困村培育一批的創業致富帶頭人,為鄉村振興留下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