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當前,我國化肥行業面臨四大挑戰:一是產能仍呈現結構性過剩,盡管過剩情況正在紓解,但氮肥磷肥仍然過剩,而鉀肥需適量進口;二是肥料制造業盈利能力較差,尤其是氮肥和磷肥,均低于石化行業平均值;三是產品結構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仍然偏低;四是環境代價高,以往化肥的過度使用已經造成了土壤的板結、酸化、次生鹽漬化等問題。
綠肥是指用綠色植物體制成的肥料,是一種養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種綠肥不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對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各種綠肥的幼嫩莖葉,含有豐富的養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氮、磷、鉀、鈣、鎂和各種微量元素。
開展“綠肥+”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建設行動
加大資金支持。2008年以來,結合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等項目,在綠肥種植適宜省區安排專項資金,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種植綠肥。江蘇、湖南、江西等省也出臺地方性補貼政策,扶持發展綠肥生產
強化試驗示范。為引導和鼓勵農民多種綠肥、種好綠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集中資源、重點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充分發揮成果展示、現場觀摩、示范作用。
加強技術培訓。采取各種形式,舉辦技術培訓班,重點培訓縣(鄉)農技人員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骨干。在綠肥播種、開溝、施肥和防治病蟲等關鍵農時季節,舉辦現場觀摩會。
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恢復發展綠肥生產的重大意義,提高農民對種植綠肥的認識,為規模化種植綠肥創造條件。通過科技小報、墻報、科技趕集和發放資料等形式普及綠肥生產與利用技術。
中央財政對綠肥生產給予專項補貼
實施化肥減量增效項目。根據不同土壤類型和種植制度,開展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示范,推廣秸稈還田、種植綠肥等技術。江蘇、湖南、江西等省也出臺地方性補貼政策,扶持發展綠肥生產。
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2019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在前兩年試點的基礎上,推動175個縣(市)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集成推廣一批典型生產技術和生產運營模式,逐步構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長效機制。其中一項重要技術是,在適宜地區集成推廣“自然生草+綠肥”等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支持農民在菜園、果園、茶園種植綠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2019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推動3000萬畝耕地輪作休耕試點任務的落實,明確要求試點省份引導農民在休耕期間種植綠肥,減少地表裸露,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培肥地力。為保障種植綠肥等措施落實到位,允許耕地輪作休耕試點補助資金對綠肥播種、機械開溝和翻壓還田等予以適當補助,調動了農民種植綠肥的積極性。
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力度。立足綠肥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推動綠肥播種、開溝、翻壓和種子收獲等農機裝備研究。指導各地依照程序,將取得資質條件的綠肥專用機械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提升綠肥作業機械化水平。
建立綠肥品種審(認)定和種子市場管理制度
推進種子基地建設。組織專家開展綠肥種子基地建設調研,提出綠肥種子基地建設布局、主要內容和建設標準,指導湖南、貴州、江西、安徽等省開展紫云英、苕子、箭筈豌豆等綠肥品種留種基地建設。
強化品種管理。目前,我國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和大豆五種主要農作物實行品種審定制度,對列入登記目錄的非主要農作物實行品種登記制度。大豆作為豆科綠肥之一,可以固氮肥田,目前實行品種審定制度。2017年,農業農村部發布了批《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目錄》,花生、蠶豆等豆科綠肥作物品種列入登記目錄。
加強綠肥品種權保護。目前,農業農村部共發布了十一批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包含191個植物屬(種)。已發布的名錄中,紫花苜蓿、白車軸草(白三葉)、紅車軸草(紅三葉)、黑麥草等10個牧草屬(種),以及綠豆、蕎麥、芝麻等大田作物,可作為綠肥使用。截至2019年5月31日,共有43件綠豆申請品種權保護,13件已授予植物新品種權。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