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地方農機】作為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玉米產業發展一向受到高度重視。為加快玉米綠色品種更新換代、促進我國玉米籽粒
收獲機質量提升,推動玉米籽粒機械化收獲技術大范圍推廣應用,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擬于9月底或10月上旬在河南省漯河市聯合開展國家玉米良種重大攻關暨籽粒低
破碎機械化收獲技術現場演示活動。
此外,各地區對于玉米機械化發展因地制宜,都有相應的措施,確保玉米產業健康發展。
山西曲沃舉辦2019年玉米莖穗兼收青貯機械推廣演示會 秋收之際,為減輕農民作業強度,提升玉米機收效率。山西省曲沃縣農機中心組織各農機經銷企業于9月8日在曲村鎮舉辦2019年玉米莖穗兼收青貯機械推廣演示會。
演示會上,推廣人員對四臺玉米莖穗兼收青貯機械的操作、運行狀態以及使用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進行了現場演示。農民群眾近距離觀看了玉米青貯機械的作業效果,有力激發了農民群眾購機、用機的熱情,對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的推廣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
重慶潼南試點丘陵地區全程機械化玉米套種大豆
在雜糧界,玉米被稱為能量,而大豆則被譽為蛋白,讓“二王”進行搭配種植,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年,玉米套種大豆全程機械化這一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在重慶市潼南區進行試點,目前來看,節本效益十分明顯。
“這一復種模式確實要得,全程機械化作業每畝可節約人工成本280元,玉米產量和凈作相當,還可多收一季大豆,劃得著。”據試種基地業主鄧紅兵介紹,在每年三月機播玉米時,就提前規劃好套種大豆的播種機行走位置和播種行距,利用引進改造的窄機身播種機,實現套種田間規范種植,不會出現農業機械對作物的碾壓。
在重慶地區,由于套種標準不一、農藝參數不規范,一直未能實現全程機械化。今年,重慶市農科院承接了這一國家科研推廣項目,在丘陵地區試點全程機械化玉米套種大豆,從翻地、播種、田間管理到收割采取全程機械化作業。
大豆在培植地力、改良土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具有天然固氮等養地作用,有利于下茬作物生產,是良好的輪作倒茬作物。玉米大豆輪作,一般可每畝節省5-7公斤化肥投入,而且對病蟲草害防控有調節作用,具有“減肥增收”的生態效益。據了解,玉米已于夏季采收完畢,再過一個多月,這里的大豆也將迎來機收測產。
山東日照市五蓮縣召開全縣玉米青貯機械化作業現場演示會
9月11日,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農業機械化推廣服務中心在于里鎮南營村召開了全縣玉米青貯機械化暨農機深松整地作業現場演示會。與會人員觀摩了玉米全量青貯收獲、玉米摘穗剝皮聯合收獲、玉米籽粒收獲、深松聯合整地、深耕深翻、小麥深松分層施肥免耕精量播種等秋季農機化生產作業演示。
山東五征農業裝備公司、馬斯奇奧(青島)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等農機生產經銷企業技術人員講解了演示作業機械的性能、參數及操作要領。與會人員還參觀了日照市勇杰農業裝備公司,觀摩了花生自走撿拾摘果、花生秧除膜粉碎作業演示。
吉林柳河召開2019年玉米機械化收割現場會
9月6日,由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農機管理服務中心主辦,柳河縣玉米機械化收割現場會在柳河縣大鄭家村舉行。現場會上,玉米聯合收割機展示了收割、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玉米剝皮及維護保養一體化作業過程和機械化收割效果,該收割機具有結構緊湊、運轉方便、操作靈活,特別適用于中小地塊玉米收獲的特點。
通過機械現場演示,讓參觀群眾深切體會到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效率。此次現場觀摩會充分發揮農機科技示范的帶動作用,提高農民群眾對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水平。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潼南日報、山東省日照市農機中心、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農機管理服務中心,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