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智能化的農業農機裝備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指出了一條路。從長遠看,農業機器裝備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衍生出農業機器人。農業機器人可全部或部分替代人或輔助人、便捷、安全、可靠地完成特定的、復雜的生產任務。”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說。
農業機器人,顧名思義,是機器人運用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業機器人是農業智能化裝備的一種,能夠利用多傳感器融合、自動控制等技術,讓自然環境下作業的農業裝備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農業機器人種類豐富,包括大田作業機器人、溫室機器人、林業農業機器人、畜牧農業機器人、水產農業機器人等。
農業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將極大地改變傳統耕作模式,會給我國的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改變。想象一下,農民不用出現在農田、果園或者溫室大棚里,以前農民手動的種植、采摘、觀察等活動全部由機器人來、地完成,所有農業生產現場沒有一個人工出現,農民只需要坐在電腦前控制“機器人大軍”即可。
在我國農業勞動力極度短缺的當下,農業機械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農業機器人的市場應用大有可為。同時,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也給農業機器人的發展打下了一針強心劑,未來農業機器人的市場發展前景可期。
早在2016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發展改革委發布了《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等系列文件,要求利用農業機器人等農業機械的有效供給能力,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水平,促進我國從農機制造大國向農機制造強國轉變。
地方政府也十分看重對于農業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和支持,四川、湖北等不少地方紛紛舉辦全國性機器人大賽,簽約農業機器人相關項目、補貼地方農機企業,以此來推動其地方的農業和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近日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天津市質量興農戰略實施方案(2019-2022年)》中也提到“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強綠色、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推動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農機、農業機器人在規模種養領域應用,推進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工作。”
而福建今年則發布了*智能農業機器人。6月15日,福建*人工智能農業機器人正式在中國以色列示范農場智能蔬果大棚開始全天候生產巡檢,標志著福建人工智能農業機器人從研發階段正式進入了實際應用階段。
結語:農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能夠大大減少農業勞動力的投入、能夠明顯地改善農業領域的生產勞動環境并且有力地推進勞動效率的提高。這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必由之路,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終目標。
回顧一下農業發展歷史,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升,正是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才養活了我國眾多的人口。而農業生產的變革速度則是成倍增長的。往前倒退30年,沒有農民會相信
拖拉機可以無人駕駛作業、噴灑農藥可以用無人飛機來完成,而這些機器一個小時的作業量則可以抵上他們一天甚至好幾天的工作量。所以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農業機器人大軍將完全替代農民現在的工作,“占領”農田,成為未來農業生產的“主角”。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