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 雖然夏天的腳步正在逐漸遠去,但是提到夏天,讓吃貨們忘不了的還是啤酒小龍蝦。試問夏天沒吃過小龍蝦那還叫夏天嗎?*,小龍蝦在近兩年簡直成了食物界的“超級網紅”,無論是街邊的餐飲店還是外賣軟件,以及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隨處可見小龍蝦。在“民以食為天”的人口大國,深受歡迎的小龍蝦已經形成了產業。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9)》,《報告》重點對2018年度我國小龍蝦產業的發展狀況、特點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對中長期發展形勢和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據《報告》測算,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達3690億元,同比增長37.5%。
《報告》顯示,小龍蝦產業總產值中養殖業產值680億元,以加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產值284億元,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2726億元。全年,小龍蝦總產量達163.87萬噸,養殖總面積達1680萬畝。其中,小龍蝦稻田養殖占比大,產量118.65萬噸,養殖面積1261萬畝。產量*5位的省份分別為:湖北81.24萬噸、湖南23.76萬噸、安徽21.75萬噸、江蘇16.68萬噸、江西11.02萬噸,其中湖北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
可以看到,小龍蝦養殖以稻田養殖為主,也就是“稻蝦共生”生態養殖模式。近年來,在各大小龍蝦主產省份,稻蝦共養已成為脫貧致富的“紅火產業”,不僅能讓消費者吃到安全放心的小龍蝦,而且養殖者也憑借這種產業模式實現了致富增收。
其實,“稻蝦共生”模式給當地人帶來的不僅是豐厚的經濟回報,還有“養生態蝦、種綠色稻”的先進理念。養殖小龍蝦,意味著稻田里不能灑農藥、不用
除草劑,稻谷、小龍蝦都是綠色
農產品。
“稻蝦共生”的神奇之處在哪里?
首先,因為小龍蝦物種的特殊性,如果在種植過程中投入農藥,將會導致小龍蝦的大面積死亡;而小龍蝦在田間會捕捉害蟲及蟲卵,從而降低水稻的病蟲害。因為小龍蝦是活動的,還可以起到松土的作用,同時小龍蝦的糞便還可以作為田間的肥料,由此生產出的小龍蝦、水稻均是綠色無公害產品。
其次,“稻蝦共生”模式可以使稻田產值大幅提高。由于在稻田挖了溝渠,雖然稻田的總面積減少了,但蝦的的存在卻提高了稻田的畝產值,有數據表明,“稻蝦共生”生態模式下的一畝水田的綜合畝產值相當于過去20畝水田的畝產值。
后,“稻蝦共生”可以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及害蟲為小龍蝦提供了充足的餌料,小龍蝦產生的排泄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實現了生態增值。
結語:稻蝦共養作為一種生態種養結合的農業模式,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通過有效利用稻田的有限水土資源,以農(漁)旅一體化建設為依托,有效提升單位面積內的稻田綜合效益,被農業農村部譽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范, 現代農業的一次革命”。
感謝“稻蝦共生”,讓我們能在夏天能吃到美味的麻辣、蒜蓉、十三香口味的小龍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