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編輯視角】 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稱,2019年我國將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為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重點任務》要求,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并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也就是說,今后非城鎮戶口落戶大城市限制放寬了,成為城鎮戶口將會更加輕松,不得不說這也是當前各大城市“搶人才”的重要舉措。然而,年輕人都流向了城市,那么農業農村的發展將由哪個主體來承擔呢?
*,近年來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大量向城鎮和大城市轉移,導致部分農村土地閑置,而留在農村從事農業活動的多為60后、70后,這個群體大多文化程度低、對新事物接受速度慢,這些都阻礙了農業全面現代化進程。因此,和大城市相比,農村也需要大量人才。那么,城鎮戶籍制度放寬會導致農村人才越來越少嗎?
國家重點支持培訓農村人才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提出了一系列到2020年必須完成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其中,在人才保障方面提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人才是根本。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是對各級干部的基本要求。同時,要培養造就一批愛農業、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讓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今年,在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也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競爭力強,農業高質量發展。其中,“經營者素質高”主要指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專業化、年輕化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比重大幅提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0萬人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職業農民占比更是要達到35%。
另外,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中也對小農戶提升為新型職業農民做出了具體要求:以提供補貼為杠桿,鼓勵小農戶接受新技術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要將小農戶作為重點培訓對象,幫助小農戶發展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涉農職業院校等教育培訓機構要發揮專業優勢,優先做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鼓勵各地通過補貼學費等方式,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向小農戶提供技術培訓。
同時,還提出要加強小農戶科技裝備應用,加快研發經濟作物、養殖業、丘陵山區適用機具和設施裝備,推廣應用面向小農戶的實用輕簡型裝備和技術。建立健全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實施科技服務小農戶行動,支持小農戶運用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物質裝備等發展智慧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等現代農業。
國家公布13個新職業,做高大上的農機人!
很多年輕人不愿回農村工作,認為農業相關的工作的都是苦的、累的,殊不知隨著科學技術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生產早就和高新技術、自動化、智能化掛上鉤,農機人也可以高大上!
在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的13個新職業信息中,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等正式成為新職業。
隨著科技的不斷提升,傳統職業的變遷,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無人機駕駛員等新職業從而誕生。如無人機在植保、測繪、攝影、高壓線纜、農林巡視以及物流等領域已經得到大量應用,無人機駕駛員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職業。
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迅猛,從事農業生產組織、農機作業、技術支持、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管理服務的人員需求旺盛,農業經理人應運而生。
結語:縱觀近幾年各大城市的“人才爭奪戰”,不難看出,落戶條件越來越寬松的同時伴隨的卻是城市房價越來越高、生活成本逐漸上升,城市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相比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或許農村也要和城市來一場人才爭奪戰。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農村更需要人才,此文目的在于鼓勵年輕人可以考慮到農村去,去開拓另一番天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