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地方農機】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農機化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精神,認真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省農業農村局長工作會議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滿足農民對機械化生產需求為目標,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為途徑,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推動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方向發展。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中央和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零結余”,繼續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示范點建設,新建30個水稻、10個旱作生產全程機械化成套裝備示范基地,培育100個上規模的“五有”農機合作社,創建8個“平安農機”示范縣。2019年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26項工作。
一、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指導意見》精神
1. 及時貫徹《指導意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深入宣傳學習,凝聚各方共識,營造有利氛圍,爭取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推進我省主要農作物、重點特色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滿足廣大農民對適宜丘陵山區的中小型農業機械需求。
2. 健全工作機制。各市、縣(區)農機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推動當地政府加強對農機化的組織領導,成立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促進農機化發展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責任,保障經費落實,把農機化工作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議事日程及績效考核內容。
二、大力推進生產全程全面高質機械化
3. 全面完成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任務。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是考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各設區市要按照省級下達任務指標要求,對標對表,細化指標,壓實責任、傳導壓力、落實落細各項工作,完成考核指標任務,確保全省完成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75%的任務。
4. 繼續實施水稻、旱地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示范點工作。今年每設區市要新創建一個示范縣,每縣(市、區)新創建一個示范點。要聚焦耕、種、防、收獲等生產環節,依托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示范綠色、、智能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強化農機農藝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重點突破水稻機插、旱地作物機種、機收薄弱環節,提升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要以農機服務組織為主體,組織開展現場演示、展示活動,引導小農戶、家庭農場接受農機社會化服務。
5. 組織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重點推進農機裝備配套升級,配備先進、綠色、、智能的成套設備,提高作業質量,提升服務能力,推進良種、良法、良田、良機集成配套,全省水稻、旱地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高質發展。全省計劃建設30個水稻、10個旱地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成套裝備示范基地。每個示范基地以農機服務組織為主體,新購置生產全過程成套設備,新購置設備享受農機補貼的同時,給予省級財政資金30-50萬元補助。每設區市安排3-5個縣(市、區)落實示范基地項目。并積極推廣智慧農機的示范應用,促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在農機裝備和作業上應用,提升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能力。
6. 加快推廣特色優勢產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水果、茶葉、蔬菜、食用菌、畜禽等特色農業產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計劃每個縣(市、區)建立一個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重點推廣果樹的修剪、采收,蔬菜的栽植、收獲,食用菌自動化生產流水線、茶園機械化耕作、施肥,畜牧水產養殖飼喂料,畜禽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施肥、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等綠色、機械裝備及設施農業、
農產品初加工農機裝備,提升我省農機化整體水平。
三、組織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7. 深化改革創新。繼續全面實行農機補貼產品準入市場化改革,對農機產品列入補貼范圍實行“認證登記制”,補貼機具資質由社會認證機構出具產品認證結果,推動鑒定證書第三方頒證。調整補貼政策,將先進適用、綠色、、智能等集成裝備、成套裝備列入農機資金補貼范圍。
8. 主動上門服務。各縣(市、區)農機部門要根據下達補貼資金額度,建立按月計劃推進機制,實現年度補貼資金“零結余”。要圍繞當地重要農作物生產和特色優勢產業,深入基層,進村入戶,主動對接有需求的種養大戶、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宣傳補貼政策,推廣演示新型機具,推動補貼政策落到實處。
9. 便捷辦理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實行常年連續開放,開展補貼資金動態調劑,做到購機者隨時申請、農機部門隨時受理。探索開展手機APP辦補、補貼機具二維碼、補貼機具物聯網監管“三合一”試點工作,探索牌證管理的機具憑《
拖拉機和
聯合收割機行駛證》免予現場實物核驗,提高補貼機具核驗的效率。認真落實2018-2020年補貼實施意見中補貼資金兌付的時間要求與工作要求,讓廣大農民群眾盡快得到實惠。
10.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各級農機部門要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在補貼申請受理、補貼機具核驗過程中,對單個主體大批量購置機具、單類或單個機具銷售量較大機具、補貼產品補貼比例畸高等異常情況要高度敏感,及時發現、調查違規行為。要重點監督農業企業、農機服務組織等機具購置量大的主體,重點監測農機經銷企業與農機生產企業、購機戶的交易行為。要采取明查暗訪、查看原始交易憑證等方式,發現掌握相關證據。要嚴懲違規行為,對不配合調查的農機產銷企業,暫停或取消其補貼產品經銷資格。
四、積極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
11. 突出重點培育。今年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務提升行動,按照數量與質量并重、規范發展、素質提升的要求,重點培育壯大農機合作社。全省計劃培育100家,每家總資產300萬元以上、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上、農機服務規模達萬畝、示范推廣能力強的“五有”農機合作社(“五有”即有完善的裝備設施、有良好的運行機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較大的服務規模、有顯著的綜合效益),每個縣(市、區)至少新培育一家以上。要組織參加部、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聯合社的評選,示范合作社發展壯大。
12. 加大政策扶持。要對農機服務組織施策,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上予以重點傾斜,用好農機合作社新建機庫棚列入購機補貼的優惠政策,優先安排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社會化服務財政補貼項目。今年承擔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26個縣(市、區)農機部門要對接經管部門,組織農機合作社實施社會化服務項目,對水稻機插秧單環節或以水稻機插秧為主的1+X一體環節,即水稻機插秧+機插育秧(1+1),水稻機插秧+機耕、機收(1+2),水稻機插秧+機耕、機收、機防(1+3)生產全程機械化一體環節,馬鈴薯、甘薯機械化播種(插藤)、機械化收獲單環節及特色優勢產區經濟作物機械作業環節等社會化服務,給予財政項目補助,每個環節補助比例占當地市場服務價格的30%,且須將不低于50%的補助款通過“一卡通”方式轉付給被服務的農戶,重點突破機械化生產薄弱環節,補齊短板。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機服務組織的信貸投放,利用大型農機具抵押貸款,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農機保險。
13. 優化服務機制。指導農機服務組織開展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農業生產托管等多種形式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引導農機服務組織與小農戶、家庭農場及農業企業組建農業生產聯合體,實現機具共享、互利共贏。要推動農機服務業態創新,鼓勵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向農戶提供全過程“一站式”綜合服務。
14. 推動智慧農機示范應用。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每個設區市選擇一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可借鑒建陽區開展智慧農機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經驗,建立應用北斗系統智慧農機服務平臺,以企業為主體,地方政府支持,完善作業訂單網上、電話預定,作業適時監控監測,提高農機作業質量與效率,為小農戶提供全程機械化的“一站式”便捷服務。
15. 加強農機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加大對農機合作社帶頭人及生產一線的農機“土專家”的培養,積極開展對農機具操作、維修等實用型技術人員培訓,打造一支業務精、技術過硬、留得住的一線農機實用人才隊伍。
五、規范開展農機試驗鑒定和質量監督工作
16. 穩步推進農機試驗鑒定改革。貫徹落實新修訂的《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和《農業機械試驗鑒定工作規范》,做好推廣鑒定改革銜接工作,繼續推進農機試驗鑒定改革,推動第三方機構頒發鑒定證書。
17.開展國家支持的有關農機產品推廣鑒定。做好農機專項鑒定工作,暢通農機新產品鑒定渠道。
18.組織開展農機質量調查和投訴監督。組織在用水稻插秧機產品質量調查,做好農機質量投訴監督,開展全省農機補貼產品質量投訴信息的收集、匯總及報送工作。
六、穩步推進農機安全生產
19. 落實安全責任。嚴格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壓實部門監管責任,督促落實主體責任,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按照“放管服”有關要求,督促各地進一步樹立主動服務意識,切實維護機手的知情權,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催檢、催告、送檢等服務和便民機制。組織指導各地開展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安全技術檢驗規范的學習和培訓,進一步改進檢驗方式,簡化檢驗內容、優化檢驗程序、提高檢驗效率。進一步貫徹落實《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管理規定》及其工作規范,嚴格駕駛證考試內容與合格標準,提升駕駛證考試質量。
20. 開展專項治理。認真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委會關于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精神,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依托道安工作機制,密切部門協作,鞏固部門聯合執法機制。落實省農業廳、省公安廳《關于加大對拖拉機違法載人行為安全監管的通知》精神,積極協助和配合公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加強城鄉結合部重點路段與鄉鎮墟日重點時間節點的專項執法,有效遏制拖拉機違法載人行為。加大對已公告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牌證收繳工作力度。做好歲末年初、重要節假日、重要農時季節的安全檢查,加大對農業機械較為集中場所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其駕駛人的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排除各類違法行為。
21. 深化創建活動。按照每個設區市重點抓好1個縣創建的要求,今年新安排8個縣(市、區)開展“平安農機”示范創建任務。大力宣傳推廣“平安農機”示范典型經驗,發揮示范作用,構建農機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22. 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機手安全生產意識,精心組織安排“安全生產月”活動內容和形式,發動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安全生產月”活動,拓寬參與面,擴大覆蓋面,營造濃厚安全氛圍。
七、切實加強農機隊伍作風建設
23. 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會對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主動融入“大學習”熱潮中,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做到“二個維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農機化發展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加大政策研究,增強推動發展本領。
24. 強化擔當作為。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精神,強化敢于擔當,勇于作為。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將要出臺的省政府《實施意見》,努力推進農機化全程全面高質發展。要認真落實今年各項農機化工作目標要求,確保全年任務圓滿完成。
25. 延伸績效考核。今年繼續開展延伸績效考核工作,農機化重點工作列入延伸績效考核項目,各市、縣(區)農機部門要對標對表,逐項落實,倒排時間表,任務落實到主體、工作責任落實到人。省級將對重點工作進行通報,對持續進度落后進行專項督促、約談,直至發函建議屬地問責。
26. 嚴守廉潔紀律。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黨風廉政責任。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權利觀。強化對重點崗位、重點項目監管,經常開展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開展“紅紅臉,出出汗”的提醒談話,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強化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化項目等農機化專項資金的監督,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筑牢防腐倡廉的堅強防線,營造風清氣正的農機隊伍新形象。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