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天津市2019年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9-03-08 09:49:19 來源: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閱讀量:23190 評論

  【中國農機網 通知公告】 有農業的區農業農村委:
 
  為積極應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形勢,按照中央1號文件及農業部、財政部有關文件精神,并根據《天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計劃》《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天津市建立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天津市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水污染防治計劃〉2016-2017年天津市實施方案》《天津市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要求,結合我市農業生產實際,特制定《天津市2019年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實施方案》,具體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綜合治理,調動農業經營主體輪作休耕的積極性,逐步探索建立輪作休耕組織方式,突出重點區域,加大政策扶持,進一步優化農業種植結構,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一是圍繞重點區域,推進種植結構優化。圍繞重點區域,推進種植結構優化。把輪作休耕與種植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鼓勵糧食作物主產區大力開展輪作休耕,統籌推進輪作休耕和種植結構優化。二是突出問題導向,分區分類施策。以資源約束緊、生態保護壓力大的地區為重點,防治結合、以防為主,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與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綜合治理和生態退耕等相關規劃銜接,統籌協調推進。三是培養突出典型,輻射帶動發展。鼓勵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一批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中來。四是加強政策扶持,穩定農民收益。強化政策扶持,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制定標準對承擔輪作休耕任務的農戶、新型經營主體給予必要補助,穩定輪作休耕試點種植收入。五是尊重農民意愿,穩妥有序推進。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性,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整村集中連片推進,確保有成效、可持續。
 
  (三)主要目標。在2018年建立輪作休耕試點的基礎上,2019年,在全市適當擴大試點范圍,在武清區、寧河區、靜海區、西青區、東麗區、濱海新區等建立輪作或種植綠肥休耕試點。通過樣板帶動,示范輪作休耕的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進一步探索建立耕地輪作休耕組織方式和政策體系,集成推廣種地養地和綜合治理相結合的生產技術模式,探索形成糧豆輪作與調節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求余缺的互動關系。
 
  二、重點任務
 
  耕地輪作休耕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要以輪作休耕試點為平臺,努力在農業理念創新、技術模式創新、投入產出效益模式創新、補貼機制創新為基礎的農業經營管理機制創新上取得突破,構建農業發展新格局。
 
  (一)著力推進農業理念創新。通過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引導各區轉變生產理念、農民改變種植習慣。轉變生產理念。不單純以增產為目標,從過去的注重數量為主,轉向數量、質量并重,實現增產增效相統一、生產生態相協調。改變種植習慣。推行輪作休耕模式,改變連年種植同一作物的狀況,特別是要引導農民改變種植“鐵稈玉米”的習慣,實現用地養地相結合。
 
  (二)著力推進技術模式創新。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耕作制度改進和技術模式創新,實現資源與技術、生產與生態協調。優化作物茬口。在無地表水灌溉和深層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種植一茬春大豆或種植綠肥休耕輪作;在土壤狀況較差麥區推行麥豆輪作模式,逐步建立茬口銜接合理、用地養地結合、資源利用的耕作模式。集成綠色模式。分區域、分品種探索形成綠色的技術模式,推進替代品種與生態條件相適應、農機與農藝相融合。
 
  (三)著力推進效益模式創新。改變過去拼要素投入的粗放發展方式,以節本降耗增效為目標,探索優的投入產出效益模式。推進節本增效。改進施肥施藥灌水等傳統習慣,集成推廣節肥、節藥、節水等技術模式。在化肥減量增效上,重點是改進施肥方式,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在農藥減量增效上,集成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減少農藥施用;在節水增效上,加快推進結構節水、品種節水、農藝節水、設施節水,形成節水的技術模式和價格機制。推進提質增效。結合實施綠色高產創建,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加快品牌創建,增加綠色農產品供給,實現優價、提質增效。
 
  (四)著力推進補貼機制創新。落實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逐步完善輪作休耕補貼機制。合理補助。以不影響農民收入為前提,合理測算補助標準,對承擔輪作休耕任務經營主體的原有種植作物收益和土地管護投入給予必要補助,使輪作休耕后種植收益不減少。動態調節。根據年際間不同作物種植收益變化,與作物間收益平衡點相銜接,對輪作休耕補助標準進行動態調整。
 
  三、試點區域、基本條件和技術模式
 
  (一)試點區域。以南部地下水漏斗區為重點,兼顧東部、北部、中部、西部,在全市東、北、中、西不同生態區探索用地養地結合模式,同時與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和綠色高產示范區創建相結合,發揮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在推進生態建設、保護耕地地力的綜合作用。
 
  (二)基本條件。選擇相對集中連片、四至清晰的耕地,相對集中連片的面積,糧豆輪作面積原則上不得低于200畝,種植綠肥休耕原則上不低于100畝,間作和套作地塊不得列入試點。
 
  (三)技術模式。在無地表水灌溉和深層地下水嚴重超采區休耕耗水較大作物實行“一年一熟”制,種植一季春播豆類;在土壤狀況較差的麥區,推廣小麥與夏播豆類“一年兩熟”制輪作模式;在區域生態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資源匱乏等不宜連續耕作的農田實行休耕一季種植綠肥翻耕還田。通過種植綠肥還田和糧豆輪作,提高土壤肥力,特別是選擇耐旱耐瘠薄的豆類輪作,可以減少灌溉用水和用肥,在提升生態效益的同時,增加食用豆類供給,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四、補助標準和對象
 
  (一)補助標準。與不同作物的收益平衡點相銜接,互動調整,保證農民種植收益不降低,種植一茬春豆類或麥豆輪作按照每畝不超過200元標準進行補助,同時享受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休耕一季種植二月蘭、油菜等綠肥品種還田按照每畝不超過600元標準進行補助。
 
  (二)補助對象。試點區范圍內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國有農場等經營主體。
 
  五、實施步驟
 
  (一)年初,試點區鄉鎮、村組織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申報,各鄉鎮將申報情況匯總后報試點區農業部門篩選和審批; 農業企業、國有農場及跨鄉鎮規模較大經營主體可直接報試點區農業部門審批。
 
  (二)試點區與參加試點的經營主體簽訂輪作休耕協議,充分尊重和保護農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益,明確相關權利、責任和義務,保障試點工作依法依規、規范有序開展。協議文本由試點實施單位存檔備查。
 
  (三)以村為單位,對經營主體輪作休耕面積登記造冊,張榜公示。
 
  (四)各村將公示結果上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將審核意見上報試點區農業部門審核,同時將審核結果(含名冊)逐級返回。試點區農業部門負責試點區面積檢查核實。
 
  (五)試點區農業部門會同財政部門于當年10月底前以正式文件向市農業、財政部門據實申報輪作休耕面積落實情況。市農業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審核后,由市財政局納入專項轉移預算。
 
  (六)采取后補貼方式,試點區財政部門通過“一卡(折)通”的形式將補貼資金足額發放到經營主體。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進一步發揮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單位協調機制作用,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試點區要成立由農業、財政等部門組成的協調指導組,明確實施單位,細化具體措施,加強統籌,落實責任。
 
  (二)制定實施方案。根據工作方案要求,試點區制定本區實施方案,明確實施內容、試點區域、技術模式、補貼操作方式、保障措施等內容。
 
  (三)強化指導服務。組織專家制定完善的耕地輪作休耕技術指導意見,開展技術培訓,指導試點區農民盡快掌握技術要領,搞好機具改裝配套,落實替代作物種子,滿足輪作休耕需要。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進行指導,做到科學合理輪作。
 
  (四)加強督促檢查。市農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開展檢查或委托第三方機構對試點面積進行抽查核查。試點區也要適時開展工作督導,推動技術措施落實、指導服務落實、補助資金落實。
 
  (五)搞好總結宣傳。試點區要對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總結,于11月底前形成年度總結報告,由區農業部門報送至市農業部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輪作休耕的重要意義和有關要求,引導社會各界關注支持試點工作。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傳輪作休耕的積極成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2019年2月19日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