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一周看點】11月已經進入下旬,各地農機補貼工作進入掃尾階段。湖北團風縣農機局采取隨機抽查及重點核查的方式,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入戶核查工作;四川瀘縣購機補貼檢查組開展購補機具現場核查工作,共組織了現場核查活動11次,核查機具81臺,共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解答群眾問題咨詢10余次。
此外,廣西平果嚴格執行農機購置補貼各項規章制度,及時抓好補貼機具回訪核查工作,截至10月底,已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69萬元,超額完成全年任務69%;湖南靖州縣爭取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30萬元,上年度結余資金52.69萬元,合計可用補貼金額482.69萬元;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農機補貼資金使用率100%,資金結算達到74.16%。
各地多措并舉全力加快深松整地工作進度
為全面完成今年1.5億畝深松深耕整地目標任務,農業農村部在今年5月下達了2018年農機深松整地“任務清單”:細化分解了2018年全國農機深松整地作業任務,并將以任務清單和績效目標形式下達各省,要求各有關省(區、市)和墾區農機化主管部門將所承擔的作業任務逐級分解下達,層層落實責任,保質保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當前,各地深松整地工作完成情況良好。
山西省古縣今年的補助任務4萬畝,輻射推廣面積3萬畝,共7萬畝,截止到10月23日,任務全部完成,時間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山西長子縣農機中心組織調配了28臺100馬力以上
拖拉機參加農機深松整地作業,截至目前,長子縣已完成農機深松整地2萬畝,占計劃任務3萬畝的67﹪;11月7日上午,靜海區農機中心召開2018年農機深松整地及激光平地作業工作會議,總結深松整地及激光平地作業進展情況,分析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多地自主開展輪作休耕,休養生息
按照中央部署,將繼續擴大輪作休耕試點,2018年試點規模比上年翻一番,此后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加上地方自主開展輪作休耕,到2020年我國耕地輪作休耕面積力爭達到5000萬畝。
目前甘肅省20萬畝休耕試點平穩推進,9個試點縣區已全部完成了綠肥播種和翻壓任務;新疆塔里木河流域10萬畝冬小麥耕地啟動休耕試點,從2018年起,進入3年休耕期,此次為新疆開展大范圍耕地休耕;江蘇省政府決定對蘇南整體推進輪作休耕,每畝補助100元,蘇南各市縣也要每畝補助200元左右;江蘇泗洪縣承擔部級試點5萬畝,工作成果穩步增進。
人工智能變革,無人農場未來可期
近日,醞釀兩年的阿里無人酒店正式開業,全程沒有任何人操作,所有事情統統交給了人工智能。通過一整套酒店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阿里巴巴正在為酒店裝上智慧大腦。這也正是阿里巴巴一直強調賦能行業的又一次新嘗試。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發展農業領域人工智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6月,由中國工信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指導,中國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和江蘇省興化市主辦的中國首輪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在興化啟動。這次無人化農業作業是目前我國投入智能農機種類齊、數量多的一次,下一步我國計劃分級、分期、分步建立無人農場,以智能化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降本。
揭秘感恩節與農業農機的不解之緣
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舉辦之初就是為了感謝神的恩賜,感謝大豐收。從這里面也可以看出古代科技水平有限的情況下,農業正是“看天吃飯”的,精耕細作、生產規模小、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生產水平低下。
隨著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智能的農業機械進入田間地頭,我國將農機裝備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十個重點領域之一,致力于在糧食作物以及戰略性經濟作物的育、耕、種、管、收、運、貯等各個環節實現全面全程機械化,提高農機裝備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作業的能力,推進形成面向農業生產的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正是農業生產者,乃至農機從事人員、各行各業為科技進步付出努力的人,正是所有這些可愛的人為我們文明發展創造了物質基礎,感恩他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