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地方農機】 當前我國南方部分省市正值秋管、秋收、秋播(簡稱“三秋”)生產大忙時節,也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和謀劃明年農業生產的關鍵期,各地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全力以赴備戰“三秋”。北方地區“三秋”時節雖然尚未到來,但各省市農機局也是提前部署,保障農業生產各方面能夠順利進行,全力備戰“三秋”。
湖北全力備戰“三秋”保豐收
8月16日從湖北省農業廳獲悉,全省多措并舉全力以赴備戰“三秋”。
7月中旬以來,湖北省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省農業廳緊急組派多個工作組分赴嘉魚、巴東、仙桃等重災區,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努力減輕災害損失。
金秋時節,在田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大規模機械收獲即將全面展開。省農機局出臺細化方案,做好農機具調度和信息服務,力爭投入各類農機具80萬臺(套)以上,確保秋季農機化生產順利進行。同時,推廣節水灌溉、施肥施藥、秸稈還田離田等。
秋冬播生產繼續堅持“北麥南油城郊菜”布局,因地制宜開展“糧改飼”“油改飼”,發展小麥、油菜全株青貯,充分挖掘秋冬作物飼料化潛力,拓展馬鈴薯主食化功能,鼓勵冷浸濱湖地區利用冬閑季節改造稻田,發展稻田綜合種養。
此外,全省啟動實施油菜產業倍增計劃,產油大縣必須將財政獎勵資金的30%用于油菜統一供種和技術示范,推進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飼用、肥用、綠用”等多功能開發,做大做強湖北菜籽油品牌。
河南430萬臺農機戰“三秋”
8月21日,河南省“三秋”農機工作會在駐馬店召開。此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河南省政府農業結構調整部署,研究安排今年“三秋”農機工作。
據悉,今年河南省農機部門將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組織430萬臺(套)以上農機投入三秋生產,確保小麥機播率穩定在98%左右,水稻機收率保持在85%以上,玉米機收率力爭達到85%,花生機收率力爭達到60%,保質保量完成1300萬畝深松整地作業任務。
河南省農機局局長凌中南在會上強調,“三秋”生產涉及農作物種類繁多,是充分展示農機化作業能力的關鍵時期,也為各種類型的農業機械作業演示、推廣示范提供了良好舞臺。各級農機部門要把組織好“三秋”農機化工作作為當前的中心任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力推進,確保組織430萬臺(套)以上農業機械投入生產。小麥機播率穩定在98%左右,水稻機收率保持在85%以上,玉米機收率力爭達85%,花生機收率力爭達60%,深松整地面積達1300萬畝。
省農機局局長凌中南說,今年我省將花生自走式撿拾摘果機納入購機補貼范圍。下一步對于花生機械的發展,不論是產品鑒定、技術推廣,還是納入補貼,都要在政策范圍內盡可能簡化程序,加快推廣普及進程,推進花生機械從“有機可用”向“有機好用”邁進。
當前,我省即將進入秋收季節,而秋季又是連陰雨多發季節,因此三秋生產要未雨綢繆。省農機局要求各地科學制定三秋生產方案,完善應急預案,密切關注中長期天氣預報,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秋收、耕整地、麥播等農機化作業,確保三秋生產有序進行。
內蒙古赤峰林西縣提高農機合作社服務能力備戰三秋
近年來,內蒙古赤峰林西縣農機局把提質增效、提檔升級作為農機合作社建設的主攻方向,促進合作社規模化、品牌化、規范化發展,使合作社能夠在“三秋”農機化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發展的指導、扶持和服務,結合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任務,進一步完善、規范農機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機制,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服務能力。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要重點向農機專業合作社傾斜,農機化建設項目和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優先安排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提升合作社農機裝備水平。
三是開展示范社創建。積極引導合作社規范化發展,以“五有”合作社為標準,以示范社創建為抓手,以購機補貼、作業補助、項目帶動為支持,引導農機合作社加強規范化建設。通過引導“單、小、弱”的合作社聯合起來,探索創建農機合作社聯合社。
四是開展專項培訓。不斷加強對合作社理事長和技術骨干的專項培訓,有效提高合作社規范化水平。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湖北日報、河南日報、內蒙古自治區農機局,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