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機網 地方農機】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施肥和灌溉相結合的一項農業新技術,是施肥與灌溉相結合的產物。水肥一體化技術借助壓力澆灌系統
施肥機,可將溶性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和純凈水配兌而成的營養液,均勻、準確地輸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并按照作物生長需求,進行全生育期水分和養分定量、定時按比例供給,從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減少肥料的揮發和流失。
在灌溉水資源日益缺乏以及化肥過度使用的今天,水肥一體化既節省了水資源又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是農業部門大力推廣的綜合種植技術。當前,部分地區水肥一體化技術發展情況喜人,促進了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新疆昌吉州:水肥一體化助力農業提質增效
7月14日,新疆昌吉州水肥一體化現場會在呼圖壁縣化肥減量增效暨水肥一體化項目示范田召開。
昌吉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書記林金全介紹,昌吉州推廣水肥一體化走在自治區各地州前列,2018年昌吉州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達650萬畝,占全州農作物播種面積的78.2%。新疆屬于內陸干旱地區,規模化種植和膜下滴灌技術處于地位,為水肥一體化和水溶肥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大豐鎮創富園農業合作社的230畝棉花使用液態肥,水肥一體化智能施肥系統將肥料滴到棉花根部,棉花的長勢比去年同期好,增產增收已成定局,同時還省工省力省時。合作社計劃明年將使用水肥一體化智能施肥系統的棉花擴大到1600畝。
山東陽谷:水肥一體澆灌智慧農業
近日,在山東聊城陽谷縣安樂鎮東大生態園西紅柿大棚內,正準備為大棚澆水的工人趙華周正在一個人管理5個蔬菜大棚,他說:“高科技讓干農活越來越省力了。”趙華周邊介紹邊按下滴灌設施的啟動鍵,兩個大棚開始自動灌溉,水、營養液直接通過噴滴管傳送到菜苗根部。
基地的生產負責人鄧運成指著遍布整個大棚的黑色
滴灌管介紹,之前一個大棚需兩個人才能管過來,如今生態園基地內120個大棚,只需22個管理人員,效率提高了10倍。
同樣受益于“水肥一體化”應用的還有谷豐源育苗基地,只要輕點鼠標,安裝在大棚內的噴頭就會噴出水花,生長在PVC管道里的蔬菜立馬開始享受“淋浴”服務。同時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現在基地大棚溫度高了會提醒,土壤溫度低了會通知。
陽谷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隨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智慧農業”正在成為全縣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陽谷縣大力推廣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著力建設土壤監測、智能化決策、電商平臺等配套工程,逐步把傳統農業變成“指尖上的農業”。像東大生態園和谷豐源一樣,如今全縣眾多蔬菜種植戶都安裝了滴灌設施。
山東魚臺縣:讓蔬菜喝上“營養液”
在山東魚臺縣王魯鎮王魯村聯棟大棚內,建設安裝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種植系統剛竣工不久,大棚里剛剛栽種上的黃瓜、西紅柿等蔬菜瓜果,正吮吸著用純凈水和肥料配制的“營養液”。一座座大型的原水桶、凈水桶、儲液桶、回液桶等11個大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施肥機、水處理設備等組成了中心控制系統,從控制系統又伸出幾條主管道,通往3個大棚內,再通過一根根滴灌管道把配制好的營養液輸送到每棵蔬菜瓜果根部。
據相關人員介紹,水肥一體化技術具有節水、節肥、省工三大特點,通過這個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節水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節肥百分之三十到六十,還能省打藥、施肥的人工費,一季度省10到16個(人)工。
采用全新的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技術,能降低大棚濕度,減輕病蟲害發生,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證了蔬菜質量的安全;同時,灌溉用水水質均達純凈水標準,作物所需的營養肥料也由計算機系統實時控制,系統會根據農作物每個生長周期需要的營養液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每株蔬菜的根莖,多余的水又會自動回收、處理。
大棚里除了能實現水肥一體化的種植系統,還有大棚自動通風機、自動卷簾機等多種新型裝備;還有防蟲網和粘蟲板,這里成為展示農業現代化生產模式的樣板。目前,3座大棚里已經栽植上的水果黃瓜、西紅柿、西瓜、甜瓜,上市后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采摘觀光。
結語
水肥一體化作為控水減肥的關鍵途徑,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現代節水型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水肥一體化加速了農業現代化進程,是未來發展趨勢,用液體肥不僅省工省時省力,還能與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結合,讓農民種地越來越輕松。隨著農業機械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種植程度的提高,滴灌設施的普及、裝備應用能力的提升,水肥一體化的科學操控、施肥、綠色環保等諸多優點正在被廣大農民所接受。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天山網、大眾日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